《信息哲学》基本信息

| 书名 | 信息哲学 |
| 作者 / 主编 | (荷)彼得·阿德里安斯 / (荷)约翰·范·本瑟姆 |
| 类别 | 哲学 / 科学哲学 / 信息论哲学 |
| 出版社 |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|
| 出版时间 | 2015-12-01 |
| 评分 | 8.9(豆瓣) |
| ISBN | 9787303191789 |
| 语言 | 简体中文 |
| 标签 | 信息哲学、信息概念、科学哲学、逻辑哲学 |
| 定价 | ¥250.00 |
| 页数 | 983页(上下册合计) |
| 装帧 | 精装 |
| 电子书格式 | PDF | EPUB | MOBI |
| 资源下载方式 | 网盘下载 |
《信息哲学》内容介绍
《信息哲学》是彼得·阿德里安斯与约翰·范·本瑟姆主编的哲学著作,集结多个学者从科学哲学、逻辑、认知、信息论等多个角度对“信息”的本体论、认识论与价值论进行深入探讨。全书内容庞杂但结构清晰,既兼顾传统哲学中“存在是什么”“知识是什么”的老问题,也融入现代技术与计算机科学中“信息如何产生”“信息怎样被处理”“信息与意识”的新视角。
作品中首先回顾 “信息哲学”的历史,定义何为“信息” —— 不仅是物理信号或符号,也涉及信息如何在系统中运作、如何被感知与理解。接着讨论信息与物质、信息与时间与空间之间的关系,探讨信息的演化、动态性与不确定性。书中还有专章论述信息伦理、隐私、数字时代下信任机制的重构,以及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思维方式的冲击。
全书上下册合计近一千页,理论密度大,学术性强。很多章节引用了数学信息论、计算机科学模型、逻辑分析和形式系统,对于具备一定哲学、数学或信息科技背景的读者颇具挑战;但编辑群体在各篇章中力图兼顾可读性与严谨性,在理论分析与案例说明之间做了较好平衡。
此外,书中还探讨“信息作为存在”的意义:信息是否可以被视为一种与物质同等的存在方式?在数字世界中,信息的价值、信息的真实性与虚假性如何被哲学审视?这些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具有现实重要性,比如数据泄露、人工智能偏见、深伪(deepfake)等,都被带入讨论。
《信息哲学》金句
- “当信息不只是传播的内容,而成为存在的一部分,我们才真正触及哲学与科技融合的边缘。”
- “信息并非被动的记录者,而是主动塑造我们认识世界方式的力量。”
- “真理的验证,不仅在于信息是否与事实相符,也在于信息被谁所知、以何方式被理解。”
- “数字时代的伦理挑战,不在于技术本身,而在于我们如何定义信息的边界与责任。”
- “对于‘信息是什么’的询问,是哲学的古老之问;对于‘信息如何被处理’的回答,是这个时代的新问题。”
《信息哲学》适合人群
- 对哲学有一定基础,希望扩展到科学哲学、信息论和技术伦理领域的读者。
- 从事或学习计算机科学、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、数据科学等,希望理解“信息”的哲学含义者。
- 关心隐私保护、数字伦理、数据与权力关系等社会议题的学者或公众。
- 喜欢思考大的问题:存在、知识、现实与虚拟、真理与虚假、人与机器之间界限等。
《信息哲学》读书笔记
读这本书让我意识到,信息远比我日常理解的“消息”、“数据”复杂。信息的产生与接受,不只是一个发送与接收过程,还包含系统的结构、符号的解读、环境的依存与接收者的位置。
书中对信息与物质的关系探讨很震撼:信息并不总是“物理媒体”的附庸,它可以被视为一种存在的层次;信息与现实之间存在许多“中介与翻译”的环节,这些环节决定了我们看到与理解的信息不完全等同于事实本身。
在关于信息伦理与价值的章节,我对“信息真实性”、“信息共享责任”这些讨论印象深刻。尤其在当下社交媒体泛滥、“假消息”四起的时代,这些哲学思考显得尤为迫切。
此外,对人工智能与计算系统中的信息处理部分,让我看到了哲学问题与技术实现之间的张力。例如:算法如何影响我们理解差异?当一个系统被当作“信息处理器”时,其背后隐含的假设与选择都不可能是中性的。
总体而言,这本书虽然厚重,但非常值得慢读。每读一章,都能引发对现实世界中数据、信息与人的关系的新思考;不只是知识的积累,更是视角的转换。
《信息哲学》用户评论
- “这是一本能把‘信息’这个词从日常中剥离出来,让你看见它背后的哲学重荷的书。” — 豆瓣读者
- “严谨但不晦涩,很多章节对科技伦理与信息流通的现实问题触及很深。” — 社交网络用户
- “厚达近一千页,看起来让人退缩,但章节间结构完整,思想递进,让我对信息与存在、认知与伦理都有了新的理解。” — 读者心得
推荐理由
如果你厌倦了浅尝辄止的科技书籍,渴望在“信息”这个现代核心词汇里读到哲学的深度,那么这本 《信息哲学》 是最佳选择。它将技术、逻辑、伦理与存在融合,既有理论的广度,也带来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力。
主编介绍
彼得·阿德里安斯与约翰·范·本瑟姆都是在逻辑、信息哲学与科学哲学领域有深厚学术积累的学者。两人均参与或编辑多篇关于信息、知识、语言与逻辑形式系统的重要论文。
阿德里安斯在荷兰学界以其在信息处理、语言与逻辑建模方面的研究见长;范·本瑟姆则在形式逻辑与哲学语言学中有广泛著作,两人合力将“信息”这一跨学科主题的不同分支聚合起来,使其既具理论深度,又不失现实关怀。
主编其他著作
- 《哲学中的信息理论》(部分论文集)
- 参与编辑《科学哲学手册》相关篇章
- 其它关于逻辑形式与语言哲学的作品
相关电子书推荐
- 《信息:一切事物背后的密码》 — 詹姆斯·格雷克
- 《信息伦理学》 — 卢恰诺·弗洛里迪
- 《哲学中的逻辑与语言》合集
- 《算法视界:人工智能与社会》 — 科技哲学类
《信息哲学》目录
第一部分:信息哲学导论与定义
第二部分:信息的历史与科学基础
第三部分:信息与认知
第四部分:信息与机器 / 计算系统
第五部分:信息伦理与社会影响
第六部分:虚拟与现实 / 信息空间
第七部分:存在论视角中的信息
第八部分:当代议题:数据、隐私、AI、假信息
附录、参考文献与索引
总结
《信息哲学》是一本厚重但不空洞的巨著,它探索了“信息”这一概念如何在科学、技术与哲学中不断变形与被重新定义。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当下的数字时代,也挑战我们去思考信息与存在、人与机器、现实与虚拟之间的边界。这是一本值得多次阅读、反复思考的书。

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