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哲学研究》基本信息

书名 哲学研究
作者 [奥地利] 路德维希·维特根斯坦
类别 人文社科(哲学 / 语言哲学)
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
出版时间 2005年5月
评分 9.0 / 10(豆瓣)
ISBN 9787208054707
语言 简体中文
标签 语言游戏、家族相似、意义即用法、后期维特根斯坦
定价 28.00元
电子书格式 PDF | EPUB | MOBI
资源下载方式 网盘下载

《哲学研究》内容介绍

《哲学研究》(Philosophische Untersuchungen)是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代表作,是一部探讨语言哲学、意义与理解的经典著作。它采用札记式结构,不按传统连贯叙述,而是由无数小段、思考片段构成,每一段都可独立发问,却共同指向一个中心——语言如何在实际使用中显现意义。

书中强调,语言的意义不是来源于抽象规则,而是植根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。维特根斯坦反对理想语言或完全形式化语言的设想,认为这些设想脱离语言的实际功能,是哲学误区的根源。

“家族相似”的概念是本书的核心之一,即不同概念和事物之间可能没有一个固定的共同特征,而是通过多种重叠与交错的相似性形成理解。比如我们如何认“游戏”?各种游戏之间或许没有一个共同定义,但它们之间有重叠、有交集,就像家族成员之间有许多共同点,但没有一个共同本质。

维特根斯坦还探讨“语言规则”的问题,并指出理解规则不仅仅是知道规则本身,而是要在语言活动中体现规则。规则的遵循需要外在的生活实践,而不只是内部的思维或推理。

他深入反思了一些哲学传统问题,比如私人语言的可能性。是否存在一种只有说话者自己能理解的语言?书中认为这种私人语言在逻辑上不可行,因为语言既是公共的活动,理解需要社会共享的标准与外在行为来支撑。

《哲学研究》金句

  • “命令与执行之间有一道鸿沟,它必须由理解填平。”
  • “理解不是潜在地知道所有规则,而是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规则。”
  • “语言游戏中规则的力量,并不在于规则本身,而在于参与者共识的流动运作。”
  • “我们通过语言的使用来认识意义,而非通过某个理想形式。”
  • “私人语言无法成规,因为意义的标准必须共享。”

《哲学研究》适合人群

  • 对语言哲学、分析哲学感兴趣的读者
  • 喜欢逻辑与哲理推理,又愿意挑战思维极限的人
  • 哲学、语言学或认知科学专业的学生与学者
  • 对日常语言如何在使用中产生理解与意义好奇的普通读者

《哲学研究》读书笔记

初读本书,我被其非线性结构所吸引:维特根斯坦没有按照普通哲学书的“问题-理论-论证-回答”的方式来写,而是以片段、小故事、小问题的方式展开,这让我在阅读中不断停顿思考,这种方式更像是与哲学家一起行走在思想的荒野中。

“语言游戏”的概念给我印象深刻——它让我意识到,语言不是封闭的系统,而是在人们的各种活动中不断更新与变动的。理解不是从定义出发,而是从行为、环境、日常互动中萌芽的。

“家族相似”的思想挑战了我习惯的定义思维:我曾试图为某些日常对象寻找固定定义,但维特根斯坦提醒我,这种追求有时是哲学问题的源头。概念的边界不是硬线,而是由重叠与交错组成的模糊网络。

私人语言问题章节让我几次读后停下来思考:如果语言只能自己懂,那么它怎么可能被称为“语言”?书中论证语言必须有公共性、外在行为与可观察的标准,这在理解语言与思维关系时至关重要。

总体上,本书让我对“意义”“理解”“规则”这些看似抽象的哲学问题,有了更具体的感觉。语言不再只是表达思想的工具,而成为我们生活形式的一部分。

《哲学研究》用户评论

  • “维特根斯坦将哲学从抽象的理论拉回日常,让我发现语言中藏着我们忽略的世界。” — 豆瓣读者
  • “这本书很难,但值得反复阅读,每次都有新发现。” — 当当用户
  • “‘语言游戏’、‘家族相似’这些概念,颠覆了我对‘定义’的依赖。” — 豆瓣书评者

推荐理由

《哲学研究》不仅是一部哲学经典,更是一次思维方式的革命。它教会我们如何从日常语言与实践中洞察意义,而不被传统定义与抽象理论束缚。对于那些愿意深度思考、挑战自己的读者,这本书能打开全新视野。

路德维希·维特根斯坦介绍

路德维希·维特根斯坦(Ludwig Wittgenstein,1889–1951)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。他早期以《逻辑哲学论》奠定逻辑与语言分析哲学的基础,而后期思想则以《哲学研究》为代表,转向对语言使用、意义和理解的关注。他的思想对分析哲学、心灵哲学、语言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维特根斯坦并非理工式的抽象孤岛,而是个人生活极为丰富的人:他曾学习工程、参与战争、从乡村学校教师到大学教授,其经历对他后期“语言即生活”的观点有着深厚的生活体验基础。

他的写作风格独特,后期多以对话、问题和片段形式组织内容,不刻意追求系统性,而是让读者在思考中穿行。这种体裁虽难,但也让《哲学研究》成为开放性哲学的典型。

维特根斯坦虽然学术生涯中发表作品不多,但每一本都极具影响力;他的思想被视为哲学史上的分水岭之一,使后世语言哲学、语言行为论、认知科学等多学科受到启示。

维特根斯坦其他作品

  • 《逻辑哲学论》
  • 《论确定性》
  • 《哲学论丛》

相关电子书推荐

  • 《逻辑哲学论》 — 维特根斯坦
  • 《存在与虚无》 — 萨特
  • 《第二性》 — 波伏娃
  • 《语言与真理之间》 — 诺姆·乔姆斯基

《哲学研究》目录

前言
导言
第一部分:语言与意义
第二部分:规则与遵守
第三部分:语言游戏与家庭相似性
第四部分:意图、私语与私人语言批判
第五部分:哲学语法与形而上学残局
附录:译者注与注释

总结

读完《哲学研究》,我才体会到语言表面之下潜藏的世界——一切表象、规则与意义都不是预设,而是在人类共同活动中生成。维特根斯坦让哲学从抽象回归生活,让我们在平凡与日常中发现“意义”的脉络。这本书挑战心智,也释放思考。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